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k8凯发

.HJ04_mobiles{ background-color: #fff; } .HJZF2__header-HJ01_search { background: url(/noimg/noimg.jpg) no-repeat center; background-size: 100%; } .HJZF2__header_scroll{ background: #fff; } .HJZF2__header_scroll a,.HJZF2__header_scroll .HJZF2_header-HJ01_nav .main-nav > li h2, .HJZF2_header-HJ01_nav .main-nav .nav_tells_drop { color: #333; } .HJZF2__header_scroll .HJZF2__header-HJ01_search{ background: url(/Tpl/HJZF2_Z/img/mobiles_search1.svg) no-repeat center; background-size: 100%; } .search_submit_bg i{ font-size:20px; color:#fff; } .head-12__nav__dropdown-menu li:hover a,.head-12__nav__dropdown-menu li ul li:hover a{ background-color: #; color:#fff; } .HJZF2__header_scroll .head-12__nav__dropdown-menu li:hover a,.HJZF2__header_scroll .head-12__nav__dropdown-menu li ul li:hover a{ color:#fff; background-color: #; } .HJZF2__header_scroll.active .head_langauge i,.HJZF2__header_scroll.active .head_langauge span,.HJZF2__header_scroll.active .search_submit_bg i{ color: #333; } @media (min-width: 992px) and (max-width: 1200px){ .hidden-lg-my { display: none !important } }
mobiles_searchbutton
    中国建筑——创新引领拓“蓝海”
      2012/09/24| 阅读次数:1988
     

    ——来自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


      河南郑州城东路108号,一幢办公楼并不显眼,这里的企业却不容小觑。这里是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建七局)所在地,它隶属于我国建筑行业龙头——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,2011年位列世界500强第100位。


      一路之隔,就是“郑州商代遗址”。据考证,3600年前,这是商朝的亳都,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。历史就这样巧妙地在此交会,今天的中建七局人最大的梦想就是从“建房”向“建城”转型,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环保城,在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。


      “十一五”以来,中建七局步入了“大跨越、大提升”的快车道。合同额从2005年的71.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69.7亿元;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57.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02.8亿元;利润从2005年的0.4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.3亿元。在河南企业100强跃居第十一名,在全国建筑企业百强位列第三十七位。


      中建七局董事长、党委书记贺海飞说,“我们正从承包商向开发商、运营商转型,通过全产业链竞争,发展前景越来越好。对此,我充满信心!”


      新战略:从建房到建城


      从过去单一做房建施工业务,向房建、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开发复合结构转型,打造全产业链竞争力;商业模式创新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
      作为一家传统房建施工企业,中建七局在全国并不占明显优势,在中建总公司系统内也是“第二方阵”。这家企业成立于1952年,长期固守房建施工业务,发展速度相对较慢。“4年前,中建七局在中建总公司8个工程局里排名靠后,是弱势工程局。那时去集团开会,都自觉坐在后排。”中建七局总经理陈颖记忆犹新。


      发展之路该怎么走?2008年,中建七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,拉开了战略转型的大幕。中建七局董事会秘书、企业管理部总经理张永成告诉记者,“转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,一是产业结构转型,从过去单一做房建施工业务,向房建、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开发复合结构转型,打造全产业链竞争力;二是经营方式转型,通过商业模式创新,以BT(建设—移交)等融资建造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,以较小投资撬动基础建设业务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驶入新的‘蓝海’。”


      从规划入手,中建七局重启发展步伐。他们制定了《中建七局“3+5年”(2008-2015)战略发展规划》和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“十一五”时期的关键词是“转型”,“十二五”时期步入“升级”,确立了将该局打造成为“国内知名的投融资建造一体化企业”、“建筑行业高端项目总承包商”、“核心经营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综合开发商”、“中国建筑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骨干力量”的战略愿景。


      转型的突破口选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。抓住河南省黄淮四市加快发展的机遇,他们大胆创新商业模式,以BT模式快速切入。陈颖说,“那时,周口、驻马店等黄淮四市经济发展滞后,他们急需发展,但缺乏资金。通过调研,我们提出中建七局作为总承包商,投资建设当地基础设施,验收合格后由政府回购。当时,做了一批‘小快灵’项目,用比较小的投资带动银行资金进入,完成了一批经济欠发达地市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。更重要的是,启动了中建七局的产业结构调整。”


      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巨大变化:经济指标快速上升,利润连年翻番;调整产业结构,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建七局业务中占比上升到近20%;同时,密切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,在河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。更重要的是,激励了团队的士气。在中建总公司,有这样一句话,叫“看变化到七局”。


      8月28日,总投资100亿元的郑州经开区滨水新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开工,这标志着中建七局城市综合开发业务正加快推进。中建(郑州)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、党委书记罗众元告诉记者,这个项目占地10.47平方公里。滨河国际新城从规划开始,把环保生态的理念贯穿其中,规划了慢行系统、地下综合管廊、绿化带,将建成产城融合、宜业、宜居、宜教的现代化、国际化都市区。“我有一个梦想,40年后,我告诉我的孙子,‘这里是爷爷参与建的!’他告诉我,他喜欢这里,还愿意住在这里!”罗众元的梦想,也是所有中建七局人的梦想。这梦想,书写精彩,充满自信。


      新路径:从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


      创新均来自施工现场,遇到难题、研究攻关、破解难题,很快投入建设施工,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,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推进器。


      8月31日中午12点,中建七局与郑州大学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刚刚结束,双方将共同投资建设土木工程重点实验室。


      走出会议室,郑州大学副校长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委会主任高丹盈难掩兴奋,“刚才听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新进展,感到很振奋。国企老总很有眼光,他们提出的全产业链竞争,尤其是绿色建筑、数字建筑、建筑工业化等,创新很多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大型国企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!”此前,中建七局已与重庆大学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。9月22日,中建七局还将举行首届科技大会,谋划企业科技创新的未来。


      在不少人眼里,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,科技含量不高。在中建七局,这个观点会被颠覆:2010年,中建七局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;“十一五”时期,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》、《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》等8项,现已正式颁布实施3项;编写720万字的企业技术标准《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标准》,涵盖房屋建筑、公路、桥梁、隧道、智能工程等内容;获得华夏科技奖4项、国家级工法25项、鲁班奖10项、詹天佑奖1项、国家优质工程23项,其中,詹天佑奖、国家级工法、国家级示范工程、国家级的规范标准编著都是零的突破……


      “去年,我们申报了378个专利,获得授权294个,平均每天都有一个专利诞生,这在国内建筑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!”中建七局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焦安亮充满自豪。“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,当初提出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,不少人怀疑,咱们还能搞这个?我有股不服输、不甘落后的劲头,憋着这股劲,从编制标准规范抓起,一步一个脚印,一年一个台阶,稳步向前!”


      更让他们骄傲的是,这些创新均来自施工现场,遇到难题、研究攻关、破解难题,很快投入建设施工,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,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推进器。


      不妨看看中建七局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:山西祁临高速公路,祁临路中段沟壑纵横,桥隧相连,地质破碎,素有“地质病害博物馆”之称,建设者积极推广新技术,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;许漯特大桥,号称石武客专高铁“第一跨”,要在运行中的京广铁路上建设单跨100米的大桥,下面是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,施工时掉下一粒石子就相当于一颗子弹,施工方案经多次论证,确保了正常施工和施工安全;上海三至喜来登酒店工程,地处两条现有地铁隧道的交角处,基础外边线离现有地铁隧道的水平距离仅4米,施工场地狭窄且地质条件复杂,通过研究攻关,成功解决了在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施工对原有地铁设施保护难题;江苏淮安钢结构跨运河管道大桥,为保证运河正常通航,在一侧岸把桥造好,采用拖船拖住一端,而另一端在轨道上滑移把跨150米、高50米、重800吨的桥浮拖移动安装到位,创下华夏科技奖……


      “人人都能创新,事事皆可创新”,建筑工业化技术、绿色建筑技术、智能建筑与智能施工技术、基于BIM的信息化管控技术,这些世界前沿的技术已成为企业研发的方向和重点。


      新动力:共赢彰显文化力量


      “为股东增值,让客户满意,与员工共享,同社会和谐”的企业使命已渗入员工的骨髓。共赢文化的融合理念把各方英才紧紧凝聚在一起。


      8月31日下午4点,一场秋雨让路面遍布泥泞,郑州西郊上街区中原路西延(郑州至上街)快速通道新建项目部附近,建设施工人员仍在冒雨作业。


      干了9年项目经理的牛会锋告诉记者,“项目经理相当于车间主任,但我们的车间没有。工期紧,但质量要求不能放松,通过精密组织、优化设计、增加施工队伍等办法,我们全力以赴确保履约。”另一位项目经理王平以前在别的企业工作,两个月前加入中建七局,他最大的感触是,“我感觉如鱼得水!中建七局的共赢文化很有吸引力,员工有干劲有奔头,创造性和潜能被挖掘出来了。”


      像王平这样的技术人才看中的是共赢文化,“为股东增值,让客户满意,与员工共享,同社会和谐”的企业使命已渗入员工的骨髓。“不问来自哪里,牢记共同使命”,共赢文化的融合理念把各方英才紧紧凝聚在一起。


      采访中,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能听到各地口音。9月2日是周六,中建七局“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会”在郑州召开,来自局属各单位的党委书记们发言时,带来的是各地的消息。推动产融结合,七局与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东富利通(天津)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资2.2亿元已到位;推动区域化经营,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福州正式揭牌成立;推动模式创新,快速BT模式以较短时间在安阳、安庆等地快速推开……


      “与地方政府等高端客户谈合作时,我们讲的是共赢文化,与客户进行文化对接,达到精神共鸣,文化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。”中建七局投资开发部总经理李斌感受着共赢文化的力量。


      当前,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,不少企业感到“严冬”的寒冷。“说‘严冬’恰恰错了,中建七局现在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。前几年房地产的火热,对我们并非好事,房地产开发商把利润压得很低。房产暴利的结束,我们在保障房、民生工程建设上能发挥积极作用。”贺海飞说,“‘中国建筑’这块金字招牌是在市场竞争中锤炼出来的,我们有品牌、人才、技术等优势,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、法人治理结构,下一轮竞争中,国企将迸发更大活力。现在就像爬台阶,并没有到达最佳发展平台上。如果项目管理跟不上去,就会滑下来。尽快补上这块短板,我们就能进入新的飞跃期!”


      转型升级谋跨越,创新引领赢未来。“我们要以不甘落后的骨气、不敢懈怠的士气、创先争优的志气、击鼓奋进的勇气、开拓创新的锐气,开创新的未来,拓展幸福空间!”这就是中建七局人的心声。


      (本文章摘自9月18日《经济日报》)

    CopyRight © 2024 k8凯发股份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 
    皖ICP备97479339号 免责声明  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
    网站地图  所有标签 
   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

    电话:0555-5200200

    传真:0555-5200222

    邮箱:sattty@gwlxzd.com.cn

    地址:安徽省马鞍山霍里山大道南段9号

    k8凯发